绿水逶迤去,青山相向开。太行山深处,山西昔阳大寨村展新颜。
几代人建起的大寨梯田、盘山水渠改变了过去恶劣的自然条件,成为今日的绿色宝库;“大寨”牌特色产品充盈村头的旅游商店,游人络绎不绝;阳光照进安居新房,映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扎根大寨、建设大寨,74岁的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,是树立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一面生动的旗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郭凤莲继续带领村民听党话、跟党走,强化党建引领、提升支部战斗力,把大寨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幸福村、绿色村、美丽宜居村,走出了一条党建推动、产业助力、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。
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起来的郭凤莲,初心不渝,“我现在74岁,只要脑袋不糊涂,就一定为党干到底!”
传党声,“两山理论”深入人心
“传递好党的声音,是基层党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。”郭凤莲始终认为。她前前后后担任了六届全国人大代表,多年来,每次会后,总要第一时间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大寨村党员干部群众中。
“k8凯发这儿流行一句话叫‘大寨人不误新闻’,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、党中央方针政策,党员群众不用多久一定全部晓得。”
郭凤莲讲这句话是有底气的。她十分重视思想引领,坚持给全村党员“铸魂固本”,教导大家与党同心同向、步调一致。新时代大讲堂在村党总支的张罗下,每月初准时开讲。老党员们结合当月主题,将党中央最新精神和老一辈人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。
“人人都是大寨形象,个个都是一面旗帜。”郭凤莲常说。村头的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设置了党群联络站,村民有事没事过来转转聊聊天,家长里短间,大家都成了党中央精神的传播者。
大寨村的巨变,就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的真实写照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经济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,村里此前开办的水泥厂等资源型企业收益逐渐下滑,煤炭发运站更是持续亏损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迷茫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让郭凤莲醍醐灌顶。她意识到,资源型发展不是长久之计,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终将落伍,积极践行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才是真正的腾飞之路。新发展势必要摆脱旧桎梏,退耕还林、关闭旧厂,这意味着要把老百姓的旧饭碗砸掉换成新的。这个念头一提出,全村上下一片沸腾,村民的抵触情绪格外强烈。
“我自己也舍不得平展展的地,那是k8凯发大寨人一把把土填出来的。”郭凤莲能理解村民的不满,“可如果还让大家过着旧日子,我怎么跟组织交待!”
践行“两山理论”,关键在于党员的认识和行动。在村党总支的组织下,一场场支部大会相继召开,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联系实际学、带着问题学,党员干部的认识日益统一,思路逐渐清晰:大寨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,深挖绿水青山这座富矿,才能加速奔向共同富裕;把大块平整的梯田集体统一管理,坡地、梁地退耕还林,维修、养护、环境保洁等岗位能消化一大批劳动力。
让“两山理论”成为共识,还要带动群众转型发展的热情。一番琢磨,村里大喇叭开始广播,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k8凯发每个人都是主角”;红色横幅拉了起来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10个金光大字亮相村头,鲜艳显眼;联络站热闹起来,宣传员拉着老乡的手,掏心窝子宣传“两山理论”。
理论引领方向,思想凝聚力量。大寨人再次拿出战天斗地的劲头,退耕还林、绿化荒坡、综合整治山水林田路,累计造林1670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72%,为绿色转型发展筑牢根基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,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,“大寨田”保持了昔日“海绵田”的风采。全力挖掘、保护、充实大寨红色文化核心内涵,建党百年之际,形成了以大寨为龙头的“一点三线”文化旅游格局,集体经济再度壮大,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
大寨是个老典型,在抓思想建设、强化政治引领上,几十年不止步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已经成为大寨村干部群众心中的烙印。“两山理论”的深入人心,擦亮了党员群众绿色发展、建设家园的信念。走在大寨村道上,两旁的红旗迎风招展,新时代朝气扑面而来。
强堡垒,齐心协力谋发展
30多年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经验,让郭凤莲深刻认识到: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村‘两委’班子是农村发展的核心,有了好班子就能带动起一方人。”
让“两山理论”落地生根,必须锻造一个敢于干事创业的“火车头”。大寨村党员干部普遍年龄偏大,文化水平不高。郭凤莲注重及时吸收先进青年加入党组织,敢于选拔懂经营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,始终保持村“两委”班子旺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“年轻人视野广、想法新,要大胆用。”在今年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,郭凤莲投了26岁的研究生郝苗苗一票,“她对大寨村情、村务十分了解,爱大寨、能吃苦、工作热情高。”高票当选支部委员后,郝苗苗干劲十足,“郭书记对k8凯发年轻人信任,我会努力把党建工作做好、做实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先后有4名年轻党员进入大寨村“两委”,班子的干事热情节节高涨。今年村里又引入了5名硕士研究生,为大寨发展注入新鲜血液。
想干事还要会干事。郭凤莲坚信,“带队伍,身教胜于言传。”因此,她总是率先垂范,当好领头羊。
村里发展旅游之初,不少村民犹疑观望。郭凤莲二话不说,来到老党员宋立英家中,“村集体经济这几年赚了点钱,出大部分,剩下的到每个人头上压力都不大,共同开发旅游,就是为了让大家跟着赚钱。”“还是那句话,党出了好政策,跟党走没错!”……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,“宋立英旅游纪念品商店”热热闹闹开在了村道上。
接下来,村“两委”干部和党员一人联系10户,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。水到渠成,很快,大寨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,实行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,村集体出大头,全村216户每户出资2000元入股,每年旅游的部分收入给村民分红。
没搞过旅游,工作怎么开展?郭凤莲不怕:“学!”
不会干,组织党员群众去旅游村考察;不会管理,买书回来从头学;有的党员干部急躁、疲惫,及时谈心谈话充电……在村党总支带领下,大寨村的旅游经济一步一步走出了名堂,大寨村实现了“田园变公园、农房变客房、劳动变体验”的华丽转身,大寨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,高峰时年旅游人数突破50万。全村有近200人从事个体旅游业,户均年收入8万至10万元。
“以前,大寨人不知道什么是农家乐。现在搞起旅游,大家都很乐呵!”老党员宋立英见证了大寨村的发展。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用制度管人管事,才能为村党总支干事创业保驾护航。郭凤莲在大寨村全面推行党务、政务、村务、企务“四公开”制度,自觉接受群众监督,铸造清廉党风、文明村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保持了大寨干部群众30年零违纪、零上访、零案件、零犯罪纪录的“四零”纪录。
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大寨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敞。通过资源重组,大寨村联合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开发,“大寨”牌产品不断涌现,包括酒、醋、面粉、杂粮、核桃露等,做强了农产品加工产业;通过土地流转,组织农民成立果业合作社,促进农民增收,做优了经济林产业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余个,大寨农民变成了社员和股东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。郭凤莲不忘初心使命,积极推动大寨村党总支与周边25个村党组织结成联帮联带对子,在昔阳县开启富村带穷村的先河。“大寨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,大寨不能致富后忘本,帮助更多农村、农民更好发展是k8凯发的责任。”这是郭凤莲的肺腑之言。
暖民心,带给群众党的温暖
党务工作,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。作为村里的当家人,郭凤莲常在村里走走看看,了解村民的困难,听群众的心声,“百姓是天,百姓是地,群众利益无小事!”
过去,她看到老人没有零花钱,便和村“两委”干部一番商议,从1993年开始,给村里老年人每月发30元养老金,逐年增加。近30年过去了,大寨村给村民缴纳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,并每年给村民发放旅游分红和零花钱,连带村里发的养老金,每位老人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。村里还新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,图书馆、康复室、餐厅一应俱全,面向60岁以上的村民免费开放,成了老年人休闲的好去处。
“养老养小都是大寨人的本分。”郭凤莲说。在大寨,幼儿园、中学建得明亮宽敞,学生上学全部免费,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制度。“小小的大寨,今年考了个清华的大学生,还有3个600分以上的娃娃,真争气!”高考分一出,村里就热热闹闹开了场大会,给大学生们发了助学金。郭凤莲把孩子们叫到一起,语重心长:“你们走出去就是大寨的一扇窗口,只要能对国家有贡献,大寨就支持你们在外面发展。”
老有所养、小有所依,郭凤莲始终想着办更多好事实事。
沿着大寨村景区路往里走,步行五分钟就能看到一排排五层的白色小楼,这是大寨村筹建的最新一批安居工程。54户农家小二楼和120户单元楼低价出售给大寨村民,人均56平方米。村民贾小妮说:“村里出了三分之二的钱,k8凯发出的不多,搬进来的时候气、电、暖都是通的。”
针对种田的农户,村里实行“五统一”服务,从播种到秋收提供“全套”服务,解决了种田后顾之忧;村集体赚了钱,大寨村为全体村民缴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,健全保障体系;对剩余劳动力,村里创造条件提供就业岗位,大寨人不出家门就能稳定就业。
日子越过越美,大寨成了全国闻名的幸福村、绿色村、美丽宜居村,不少国际赛事慕名而来,“大寨杯”篮球赛,大寨自行车赛,大寨马拉松……世界各国赛手齐聚于此,看大寨、话大寨,充分感受历史赋予大寨的内涵与变迁。
用心服务、用爱暖人,在郭凤莲带领下,群众对组织充满了感激,对党员干部充满了认同。村民大会,会场坐得满满当当;新政策推行落地,村民不仅参与,还主动提建议、帮宣传。在干部群众心中,“大寨就是大家,大寨人就是一家人。”
看着今日大寨,郭凤莲眼里满是感慨和希望。“我活了70多年,自己心里有个比较,党领着咱,国家发展比谁都快。所以啊,党员群众一定要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个人把事业干好,给党和村民一个交代!”“铁姑娘”干劲不减。
(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