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8凯发

“两不误•两促进”系列报道之二丨韩国SK30GWh动力电池:聚力打响“双胜利”攻坚战

发布时间:2022-04-26浏览人次:

10天完成办公临建搭设,18天完成1.4公里河道清淤及换填,45天完成4.56公里“三横三纵”主路网和9公里雨水、污水、废水管道贯通,74天完成18895根、总长度575公里的桩基工程施工……这是今年117日开工以来,韩国SK30GWh动力电池项目交出的亮成眼“成绩单”。

 

 

426日,在盐城k8凯发集团承建的该项目施工现场,这里机声隆隆,挖掘机、吊车等200多台机械设施马力全开,工人们戴着口罩、安全帽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忙碌,全力推进基础阶段承台、钢结构吊装等各项工序施工。

据了解,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,是韩国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、最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。目前,一期项目已建成,二期项目规划产能30GWh,总投资25.3亿美元,其中土建工程总投资约60.6亿元,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,是近年来盐城市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。

 

 

117日开工建设以来,面对体量大、工期短、疫情紧的严峻形势和挑战,在区党工委、管委会的统一部署下,盐城k8凯发集团将该项目作为服务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局的“一号工程”。

集团主要领导明确了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“两手抓、两手硬”的总体原则,抽调了10多名技术过硬的精干力量参与工程管理,涵盖招投标、土建、钢结构、机电、暖通、智能化、跟踪审计、市政配套等工程全领域,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各项重点环节;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,形成了项目负责人负总责、项目部成员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,统筹协调进度、质量、安全、文明施工、扬尘控制等重点工作。

慎终如始防控疫情

疫情如大考,必胜是答卷。3月份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以来,该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严格“守好门”“查到人”,发动参建单位和志愿者开展拉网式“敲门行动”,将现场1000多人的防疫信息全部登记在册,并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;针对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开展了19次集中核酸检测,覆盖人员近18000人次,确保“应检尽检、不漏一人”;要用好“盐货通”“盐之无疫”管理平台,严格执行“一人一车”全程跟车接送制度,实现货车全程不停靠、不接触、不拖延,确保做到“点对点”闭环管理;项目部还督促总包单位集中采购了15万只口罩、1000件防护服、1万瓶消毒液等防疫物资,统筹发放给一线查验和施工人员,切实兜牢物资供应底线。

蹄疾步稳抢工会战

一分钟不耽误,一秒钟不懈怠。连日来,围绕今年12月底前厂房竣工、满足设备进场条件的目标,项目部和总包单位克服疫情不利因素,针对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,制定包含组织架构、资源配置、平面部署、技术方案等项目管理“一揽子”计划;一线施工和管理人员发扬“吃三睡五干十六”的苦干精神,尽可能增加盐城本地工人,并制定白天、夜间两班倒的施工机制,对照科学排定的施工计划和横道图,抢晴天、钻雨隙力保施工进度;工地还建立起四大层级、五大工区矩阵式管理架构,30余台桩基交叉作业,临建配套、道路管网、河道换填、土方挖填、承台地坪及钢柱吊装等工序套搭推进,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
弓张弦紧力保安全

安全为零,一切为零。该项目牢固树立“安全至上”原则,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。该项目主体结构为组装式吊装钢结构,总用钢量高达10万吨,为此项目现场指挥部要求总包单位对相应工种进行安全交底,施工过程中监理、安全员必须全程旁站监督,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;常态化推行安全晨会、晚间例会和协调会安全“三会”制度,建立项目部每日巡查、工程部每周检查、工程监理每月互查“三查”机制,让安全生产理念入脑入心入行,让安全隐患漏洞无处遁形,确保实现安全“零事故”目标。

 

 

精雕细琢狠抓质量

唯有高定位、高标准、高要求,才能打造精品工程、样板项目。该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彰显“质量第一”的责任担当,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严格进行全过程管理,建设和施工、监理等各方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,对细节和品控的打磨做到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;坚持原材料、关键工序、重要节点实行甲方、监理、设计、审计、韩方PMC等部门单位联合验收,实行“质量一票否决”制,不符合规定的一律退场或返工处理;专门打造智慧建造指挥中心,综合BIM、互联网、物联网技术,实现各重点环节、关键部位施工质量“一站式”精细化、可视化管理,构筑起集约高效、品质可控的工地管理新生态。

 

 

410日,随着工地最后一根桩基顺利完成,钢结构首节吊装启动仪式顺利开始,项目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;截至426日当天,基础混凝土工程提前3天顺利完成。

盐城k8凯发集团现场负责人李春成表示:“当前,正是春季黄金施工期,施工方将紧扣8月底主体钢结构完工的节点目标,争分夺秒、奋力会战,并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,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‘双胜利’。”

图片新闻

MORE